3D打印技術開始走進生活,給人們帶來“造物主”的樂趣。記者采訪發現,盡管淘寶上3D打印機熱銷,但購買者以高校、科研院所及設計機構為主。專家指出,三維制圖對普通人有一定門檻,現有廉價3D打印機在打印精度、效率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,打印材質也有失單一,3D打印機真正走入百姓日常生活有待時日。
“熱賣不熱買”
電影《十二生肖》中復制獸首的3D打印機給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。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王華明教授介紹,“3D打印”是一種通俗叫法,學術名稱為“快速成型技術”。不同于傳統的切削技術,3D打印是一種“增材制造技術”,靠原材料沿著三維設計模型橫切面一層層堆積形成所需形狀,原材料是樹脂、塑料、陶瓷甚至金屬。
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史玉升教授認為,3D打印對產品的幾何形狀沒有約束,設計時可采用最優的結構設計而無需顧慮加工難度,在制造復雜物品方面具有極大優勢,而且它省卻了鑄模、研磨、組裝等環節,縮短了零件制造周期,降低了普通人進入“制造業”的門檻。
記者在淘寶上輸入“3D打印機”,搜索出多達六千件寶貝,價格從一兩千元到數萬元不等,銷售頁面顯示:通過3D打印機可“打印”出各種形狀物品,包括玩具、模型甚至是自己設計的手機卡。記者觀察發現,雖然在售機型眾多、點擊量大,但銷量不大。
多因素制約
3D打印機看的多買的少,主要緣于幾大制約因素。
首先,大部分人不具備三維圖形設計能力,買來也設計不了。使用3D打印機,首先要輸入3D設計圖。用戶可在網上下載3D設計圖紙,使3D打印機按照圖紙“打印”。如果用戶想滿足自己設計的樂趣,就需要使用3DMAX等專業的三維設計軟件,這對于“零基礎”的用戶來講確實有一定的難度。另外,盡管已經出現通過三維掃描制造真人模型事例,但市面上在售的三維掃描儀動輒數萬元,通過掃描實現“復制”較昂貴。
其次,打印速度較慢,材質過于單一。淘寶店主董先生告訴記者,使用其銷售的3D打印機,“打印”一個邊長3厘米的實心立方體大約需要3個小時,打印一個比較大的實心模型,更需要一整天。而且,網絡在售3D打印機可打印的材質單一,打印出的物品“塑料感”強,雖然造型可以很生動,但對普通用戶而言,缺乏實用性。
第三,廉價3D打印機在打印精度方面仍有欠缺。市場有多大
目前,民用3D打印機的使用人群仍以科研、設計人員為主,3D打印機真正走入日常生活有待時日。
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,3D打印機雖然名為“打印機”,但與打印機有本質區別,打印機是辦公必需品,而在日常生活中,只有設計人員才對3D打印機有興趣,普通人對它則通常只是出于好奇,玩一下而已。
易觀咨詢分析師王珺認為,要真正使3D打印機進入人們生活,需多方面努力:首先,進一步拓展民用3D打印機的打印材質,使“打印”的物品更具實用性,而不單單是模型和擺設;其次,提高打印速度和精度,降低使用“時間成本”;第三,開發簡單易用的3D設計軟件,降低普通人進入3D設計門檻;第四,在保證技術進步的同時,降低價格吸引客戶。
王珺認為,只有3D打印機充分做到實用、易用、價格公道,才能真正走進普通人生活,而這些條件的完成,仍需時間。
|